【兒科醫師診聊親子互動】~~『好餓的毛毛蟲』

【兒科醫師診聊親子共讀技巧】~好餓的毛毛蟲

來聽聽兒童神經科張容毓醫師,以經典幼幼書『好餓的毛毛蟲』,專業但又生活化實用化的分享!

 

0-6個月~~懷抱兒單純專注的眼神,親子共讀就此啟動

零到六個月大的孩子,我們享受的是將孩子抱在懷中用最溫柔的聲音跟他共享這個可愛的故事,故事能不能一次順利完整的講完,不是重點。

重點是在安安靜靜、一對一的情境中,孩子可以專注的聆聽妳的聲音;可能你會注視著他,做一些誇張好笑的表情,把孩子都逗笑了,甚至模仿起你的鬼臉;妳也可以輕輕的牽著他的手,引導他跟著你一起觸摸著看著故事裡的毛毛蟲,享受那短暫的視線交流與片刻的心靈相通

孩子生命最初的聆聽能力與專注力,就此啟動。

 

6-12個月~~爬爬兒最愛有聽又可動手,爸媽學起靈活運用幼幼書的特性!

六個月大以上的孩子手指頭已經越來越靈活囉,牽著他的小手順著繪本裡的洞洞戳戳按按翻翻,手指的分化能力慢慢就被我們引導出來了。

在練習翻翻書本的過程中,大拇指與食指的對握能力也開始出現,你可別小看這一個進展!以後孩子要拿鉛筆寫字、使用剪刀甚至是拉小提琴,都會用到這個非常重要的技巧呢!

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我們在說故事的時候能連結一些有趣的聲音遊戲,毛毛蟲肚子餓,咕嚕咕嚕;毛毛蟲的蛋破了,波波波,用這些聲音來鼓勵孩子模仿,你會發現孩子牙牙學語的聲音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成熟

在我們驚嘆讚賞的眼光中,孩子比較有可能會樂於開口。

 

1~2歲~~ 學步兒屁股坐不住,但耳朵都打開,爸媽不氣餒喔

一到兩歲的孩子開始進入到喜歡學習指物命名的階段,我們可以一起跟他欣賞故事裡面紅色的臉蛋,綠色的身體,紅色的蘋果,藍色的李子,綠色的小黃瓜,黑色的巧克力,一點一點的拓展孩子的詞彙

不要因為孩子聽不完一整本故事書而氣餒,或覺得他根本就不喜歡閱讀,其實這個年紀的孩子注意力十分短暫,甚至只能維持兩三分鐘而已

你如果可以像我當年一樣不計形象的搞笑,想一些亂七八糟的花招,孩子會哈哈大笑,跟你一起樂在其中的,久而久之他就會被妳拐來聽故事了。

 

2-3歲~愛講兒透過聽故事累積聊天能力,輕鬆親子開講吧!

兩三歲的時候隨著語言能力越來越好,我們可以開始和孩子進行一些對話式的閱讀體驗,妳不妨問問他:毛毛蟲吃了什麼呀?毛毛蟲吃了幾顆蘋果?毛毛蟲為什麼臉哭哭了?

如此一來孩子的句子會越來越長,越來越完整,理解力也會越來越好。

你也可以串聯一些孩子的生活經驗進去,比方說問他:平常肚子餓的時候,寶貝你喜歡吃什麼啊? 你記不記得上次吃了什麼肚子痛痛啊? 透過共讀我們甚至可以帶入許多生活適應的技巧

 

3歲以上~大幼兒學知識,從好餓的的毛毛蟲,出發到公園學生態吧!

3歲以上的孩子,這本故事書也不會不適合耶,我們可以引導他注意圖像裡面暗藏的細節,我們可以從這本書衍生出去,再一起去欣賞一本昆蟲的圖鑑,了解蝴蝶的生態。

我們甚至可以用這個繪本當作劇本,來玩一場角色扮演的遊戲,豐富孩子的想像力呢!

『好餓   的毛毛蟲』, 一本適合陪伴孩子成長的繪本,分享給陪伴小朋友的大朋友!

************************

以上是容毓醫師和她孩子小時候親子共讀使用過的技巧。從兒科醫師擅長的兒童發展開講「親子共讀技巧」,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文章來源: 張容毓親子診所粉絲團

*張容毓醫師小檔案

  • 張容毓親子診所院長 (鹿港)

在鹿港工作很久了,免不了都會被小朋友取一些暱稱。大部分的孩子都叫我醫生阿姨,也有人從小就叫我醫生阿婆。

有小朋友看了波力的卡通,叫我安寶阿姨;也有小孩因為診所的彩虹櫃檯而叫我彩虹阿姨;今天我才知道原來我還有一個很可愛的暱稱叫做『毛毛蟲阿姨』

喔!原來是在萱萱很小的時候,我為了向家長示範親子共讀的技巧,就讀了『好餓好餓的毛毛蟲』給萱萱聽。

從此以後,萱萱愛上了這本故事書,每次來毛毛蟲阿姨的診所總會再讀一遍。

現職: 羅東博愛醫院兒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