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黑白圖卡在嬰兒床邊之無道理狀況

《掛黑白圖卡在嬰兒床邊之無道理狀況》(補2021/5/21貼文)
因疫情之故,5/18日各級學校全面停課,家長抓狂指數跟著疫情一起升溫! 這時候,有無親子共讀習慣越發顯得重要。有閱讀習慣的大人小孩,在家裡幾本書就讓時光過很快。沒有親子共讀習慣的家庭,孩子眼睛盯著3C不放的機率,不高也難!
國健署從2018年超前部署,將親子共讀觀念納入母嬰親善衛教項目裡,希望透過母嬰親善醫院完善的衛教系統,讓每個新生兒家長都了解儘早唸故事書給寶寶廳的重要性,以及儘早培養家庭閱讀的習慣。
不過,事情總是有破口。當吳醫師詢問家長們幫寶寶買甚麼書時,不少家長的回答是: 有掛黑白圖卡在床邊,或是買黑白書。而為什麼買黑白書或圖卡的理由是,咦,不是說可以促進寶寶的視覺發展嗎? 吳醫師也還遇過寶寶已經三四個月的家長詢問,如果新生兒階段沒有給寶寶看黑白圖卡,會不會影響視力發展呢?
其實,所謂給新生兒看黑白圖卡可以促進視覺發展這件事情,多半是民間部落格或一般育兒網站的建議,沒有醫學的實證但因不少產後護理機構也會在嬰兒床邊掛黑白圖卡,這已經牽涉到醫療照護的問題,到底要不要這麼做呢?
研究實證
吳醫師查詢國外講新生兒視力發展的醫療網站,看到的是,
  1. 足月新生兒出生時因視網膜底能分辨色彩的細胞要兩個月後才發育出來,且頭幾個月寶寶還是大近視眼,所以前兩三個月,對比鮮明,顏色不太複雜的圖像會比較吸引寶寶的目光注視。
  2. 但不用因此特別用甚麼黑白圖卡來刺激寶寶視覺發展,因若無疾病因素,健康足月兒二三個月後彩色視覺就逐漸發展,六個月大致上就能對焦,看清楚眼前的景物。要注意的是不要遮住寶寶的視覺光線,也不要用強光照寶寶眼睛。
  3. 若還是想要用甚麼教具刺激新生兒寶寶視力發展,國外醫療的建議是可以用顏色明亮對比的圖卡或物品。重點是大人要在旁邊拿著這些東西看圖看物講話,用聲音來吸引寶寶注視眼前的東西,或隨著寶寶轉頭而移動這些圖卡物品,不是掛黑白圖卡在床邊就好,因為寶寶大部分時間在睡覺,即便醒來,對掛在旁邊沒有生氣的圖卡其實不感興趣(要知道,寶寶也是聰明的高等動物喔)。
黑白圖卡的副作用
看起來掛黑白圖卡不僅沒有用,吳醫師還認為還會帶來壞處。就好像這幾年推廣儘早唸故事書給寶寶聽,也有不少家長以為放故事機給寶寶聽故事也是提供語言刺激的方式,久而久之,會減少家長花時間和寶寶講話的機會,不僅無法促進語言能力反而更慢。
只掛黑白圖卡在床邊而不多看圖講話的意思也一樣,因「促進兒童發展」著重的是互動」,所以國外醫療網站的建議,若要用圖卡也要家長拿著圖卡看圖講話,最終目的是增加家長和寶寶的互動。
但請問有多少家長會拿著黑白書或黑白圖卡講很多話? 若連大人都覺得無趣的話,怎麼多講話呢?
有趣的黑白圖畫書
這幾年吳醫師在講親子共讀課程時,若來得及會跟來聽課的醫護人員說明黑白書的問題,同時介紹適合推薦家長朗讀的繪本,其中也包括兩本黑白書,一本是「嘟.嘟.嘟」,一本是「黑貓媽媽」,這兩本書大人自己讀來都會很有趣,可以提供很想為孩子買黑白書的家長來參考。
  • 「嘟.嘟.嘟」,主要是黑白,最後有幾抹紅色出現,特色是以三個顏色與簡單的幾何造型敘說小火車的變化與行進,同時也描述小火車與環境、自然和人物各種親切有趣的相遇。
  • 「黑貓媽媽」,內容是黑貓媽媽和三隻小白貓三隻小黑貓的親子互動。文字像童謠,一次又一次的反覆,讓故事的朗讀聲形成了類似搖籃曲的「安心節奏」。而畫面上黑白的對比同時也營造出剪紙畫般陰陽相襯的效果,很是吸睛有趣!
有沒有發現,吳醫師一直說:有趣,有趣,有趣!!!
家長覺得有趣,自然就會想唸讀,且會自動講得有趣,這樣寶寶才會覺得有趣想注視呀!
親子共讀,著重的是互動。說真的寶寶才不管看些甚麼(看不清楚也看不懂),但寶寶需要的是爸媽抱著他看著他時,所表露出來的情感,以及好聽的聲音!
防疫期間,雖然大家不敢到醫院來,但生寶寶這件事情不會隨著疫情高低而改變就診行為,一起來從零開始培養親子共讀習慣吧!

現職: 羅東博愛醫院兒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