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相信這篇:「 睡前,講故事還是聊聊天?美國專家:4年後孩子差異巨大!」損失就大了

雖然家長願意花時間陪伴孩子聊天,已經是很好的互動,也仍可以提供孩子許多詞彙的刺激。不過可以想一個畫面,對著幾個月的寶寶,或者一歲二歲還沒有很多口語能力的孩子,家長要怎樣陪孩子講很多話?要怎樣憑空想像引發聊天互動的情境?  說真的,很難吧。

不知從何時,有一篇標題為「睡前聊天還是講故事?美研究:兩種做法令孩子語言能力差異巨大」,或者同樣文章但用另一標題 「 睡前,講故事還是聊聊天?美國專家:4年後孩子差異巨大!」,還看到有「睡前聊天還是講故事?專家告訴你:四年後差異大!你是怎麼做的?」

 

這篇文章這一兩年三不五時的出現在教育類網站,網紅部落格臉書,或家長群組相互轉傳,還有家長很高興的回應說,「晚上都不唸故事書,而是和孩子聊天,原來做對了!」

家長願意陪伴孩子講話聊天,這件事情真的是做對了。只是,若是看了這篇論文,因而以為不唸故事書聊天就好,損失可能更多,因為除了這篇文章的中文翻譯來源可疑(最早來源似乎是從內容農場? 錯誤的文章這邊就不介紹了,讀者請自行以標題google看看 ),回朔文章中所引用的國外研究結論,根本是錯得一蹋糊塗。

原始論文是美國加州大學公衛學系於2009年發表的研究報告,論文的題目是–透過口語來學習: 大人和孩子聊天對兒童語言發展的重要性。但研究的方式是比較1. 大人平常單方面一直對孩子講話的語言量,2. 孩子有參與口語互動,就是聊天的語言量,3. 看電視時間的長短,學者們收集這三種數據,來分析怎樣的口語互動對孩子語言發展有幫助。研究內容根本沒有收集「睡覺前唸故事」的數據,結論也沒有建議睡前20分鐘不要念故事書要聊天,更沒有所謂[四年後大不同]的結論。

雖然此篇論文被錯誤的翻譯和引用,然而這篇論文的真正結論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且是發表在美國兒科醫學會發刊的重量級醫學雜誌,讓世界各國兒科醫師們參考。現在就來還原這篇論文吧

家長不能只嘮叨,還要邀孩子一起講話

這篇論文共邀集275個家庭參加,收案孩子年齡分佈從2-48個月。參與家庭都發給一個特殊的錄音機,讓研究者得以記錄和分析在研究時間內的平常生活中,大人對孩子講話的語詞量,大人小孩聊天互動的語詞量,以及環境中孩子接觸電視的時間,同時讓孩子接受語言發展測驗,再將這些數據加以分析,看促進孩子語言發展的因素為何。

研究時間分成兩組,一組短期追蹤6個月,一組長期追蹤達18個月以上。在研究期間,粗估每天大人對孩子講話的詞語量約13000個字,孩子參與口語互動的次數約400次,每天看電視時間約1小。孩子接觸這些日常的語言互動後,語言的發展為何呢?

短期追蹤組的結果發現,

1.大人每多對孩子講1000個字,孩子的語言測驗分數就多0.44分。

2.每天多看一小時的電視,孩子語言分數就少2.68分

3.每天每多100次和孩子口語互動(ㄧ來一往講話),孩子語言測驗分數就多1.92分

 

長期追蹤組的結果是

1.大人每多對孩子講1000個字,孩子的語言測驗分數就多1.34分

2.每天多看一小時的電視,孩子語言分數多1.45分

3.每天多100次和孩子口語互動(ㄧ來一往講話),孩子語言測驗分數就多3.33分

 

兩組合併的結論是,隨著孩子長大

  1. 若經常是大人單方面一直講話給孩子聽,沒有讓孩子參與聊天互動的話,雖然仍能促進孩子語言發展,但很弱。
  2. 若大人能引導孩子一起聊天參與口語互動的方式,對孩童的語言發展有最好的促進效果,比大人單獨一直講話還要高出6倍,且這個效果隨著孩子長大還ㄧ直持續著。
  3. 大人常和孩子聊天的話,大人講的詞語量越多,會讓孩子受到的刺激效果越好。
  4. 看電視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沒有幫助

重要的仍是互動,不用刻意,但要常常

這篇論文收案年代在2006年,當年還處於電視保母時代,有些家長因忙碌就將孩子丟給電視,除了以為可以安撫之外,也可能有一部分的家長以為看電視可以讓孩子學講話或者對學習有幫助。藉這篇論文,學者想提醒家長們,

  1. 嬰幼兒需要的學習方式是要有互動,不只是「陪」在身邊。
  2. 家長講越多話對孩子語言發展會有幫助,但要用聊天方式幫助才更多。
  3. 家長不要以為忙碌就無法陪伴孩子聊天,不需要刻意找時間互動,平常和孩子相處時,例如用餐,接送孩子時間,搭車時,洗澡時,睡前等零碎短暫時刻等,都可以用聊天的方式,透過提問一來一往引導孩子多講點自己的想法。

而此篇論文拿到到現代社會來看,結論更是重要,因為這一年代孩子已經有太多是從出生後就被手機音樂和影像安撫著,除了家長更為忙碌之外,也因家長自己想划手機。而孩子長大過程中,有一部分家長還主動提供所謂教育類App給孩子玩,以為孩子可以從中學習,一開始也許家長還會好奇陪著玩,但孩子學會如何操作後,大概沒有多少家長會認真陪在孩子旁邊一邊玩並解釋內容給孩子聽,大多就放任孩子自己操作,孩子慢慢沉迷在這些3C內容的聲光刺激,不吵不鬧,家長也不用和孩子講話自己可以繼續划手機,真是可怕之極!

 

 

對話式共讀,提供更高層次的聊天品質

至於唸故事對語言沒有幫助的橋段從何而來? 嘿,不知道。這篇論文從頭到尾只在最後結論稍微提到,家長唸故事給孩子聽時,也要用互動的方式和孩子一起討論,而非只單方面ㄧ直唸書中的文字後就叫孩子睡覺,並沒有提到唸故事書對孩子沒有幫助。

其實許多探討親子共讀的論文早已指出,用對話式共讀可以帶給孩童許多發展好處,不只是語言發展,還有情緒發展同理心發展等等,而這幾年來透過先進的腦造影儀器,以科學研究方式更看到對話式共讀的方式真的能提高童腦部高功能區域活動的好處。若是家長誤信這篇不知從何而來的中文文章,將有趣的圖畫書撇在一邊,損失可能更大。[相關文章請點閱本網站內  嬰幼兒閱讀與兒童發展    專區]

雖然家長願意花時間陪伴孩子聊天,已經是很好的互動,也仍可以提供孩子許多詞彙的刺激。不過可以想一個畫面,對著幾個月的寶寶,或者一歲二歲還沒有很多口語能力的孩子,家長要怎樣陪孩子講很多話?要怎樣憑空想像引發聊天互動的情境?  說真的,很難吧。

 

但若是家長拿著一本有趣的童書,例如親愛的動物園,這本幽默的厚紙板翻翻書,具有猜猜看找找看想想看說說看的趣味,即使是陪一歲多還不會講話但已經有點理解力的寶寶,大人也可以用指物唸名的方式和孩子有好玩的互動;對二歲以上有基本口語能力的孩子,透過互動式共讀的方式,這本書能引發更多且自然的口語討論;即便是抱著才8個月的寶寶一起共讀這本有趣的圖畫書時,大人自己朗讀起小男孩寫信給動物園請寄寵物來的故事時,在翻開裡面藏有不同動物的箱子時,也會忍不住ㄧ陣興奮想跟寶寶猜猜看,並講講爸媽自己小時候養寵物的經驗,這樣的親子共讀互動在四年之後,孩子的發展真的會大不同。

 

 

 

 

 

 

 

說到此,這篇中文文章裡所言[四年後大不同?],還真的不知從何說起呢? 不過,這些學者的確有在10年後,2018年,又再度發表一篇長期追蹤的論文,結果如何,就請聽下回分解吧!

 

引用文章: Teaching by Listening: The Importance of Adult-Child Conversations to Language Development

現職: 羅東博愛醫院兒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