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0-3歲嬰幼兒親子共讀的推手~台灣醫起育兒愛閱協會

【請為每個孩子著想~醫起育兒愛閱2020】

2019年底前一群熱心推廣嬰幼兒親子共讀的兒科醫師/護理師,並邀集與兒童發展相關的學者教授/老師/故事達人/社會人士,組成一個新的社團法人團體-- 「醫起育兒愛閱協會」,協會宗旨是「從生命最初一千天開始,以孩子與家庭為核心,透過以「共讀為醫囑,童書為處方」,期為每位孩童建構健全身心發展所需之家庭關係及家庭功能,及為每位孩童謀取最佳利益。」

\

以謀取兒童最佳利益為宗旨
協會推廣親子共讀的訴求與「兒童最佳利益」有何關係? 讓我們從國健署2016年發布的ㄧ份「台灣健康不平等」談起。

2016年國民健康署發表的「台灣健康不平等」報告,據鏗鏘有力地指出台灣內部健康的社會差距,反映了當前社會不平等的健康版本。對於兒童健康照護方面,這份報告裡指出一個重要的結論 -----「家庭」是健康照護中的重要一環,父母教育程度越高,越會在孩童3歲時進行導讀,這對孩童往後的認知能力、語言能力,以及社會互動上等指標都有很深遠的影響。

這種情形稱之為「馬太效應」--富者越富,貧者越貧,普遍存在於各種領域,經濟、社會、教育、當然也存在於閱讀。然而閱讀的馬太效應不打破,可能造成日後教育程度->社會成就 ->經濟貧富的馬太效應~~
如何打破閱讀的馬太效應?

正如世界醫師會會長馬莫特(Michael Marmot)針對這份報告所提出的2項建議,首先是應減少社會資源分配的不平等,例如減少貧窮、改善家庭居住環境等;另外則是提供學前教育,讓孩童能有良好的起跑點。這份報告書以及醫師會會長的建議,彰明了為何由兒科醫療需要介入嬰幼兒閱讀的最重要原因。

因為由兒科醫療介入嬰幼兒閱讀,從新生兒出生開始,就能接觸來自不同家庭社經背景的家庭,若能隨著嬰兒室接續到健兒門診,將適齡的童書讓孩子家庭帶回,可降低資源分配不平等的情況,同時可累積孩子家中的圖畫書,增進家庭閱讀風氣,藉此改善家庭的知能; 而最重要的是,藉由完善的醫療衛教系統,可以指導和鼓勵嬰幼兒的家長,培養和孩子親子同讀的習慣,如此每個家庭本身就能夠提供孩童學齡前教育,減少種種因素造成孩童生而不平等,卻無法及早的,穩定的跨出起跑點的現象。

協會雖然2019年11月10日才領到立案證書,但是我們從2007兒童發展醫療專業去推廣親子共讀,默默耕耘超過10年。

【Give A Book, Change A Life】

我們的出發點從來都不只是為了發一本書。越來越多研究嬰幼兒親子共讀的論文指出,親子共讀這件事,不只是關乎孩子的腦部發展和語言能力,最重要的也是我們最在乎的是,共讀中產生出影響孩子終身認知發展與親子互動情感連結,為每個孩子著想,這是協會希望為每個孩子爭取的「兒童最佳利益」。

邀請大家與我們醫起育兒愛閱,為每個孩子著想,讓每個孩子成長為他原來的美好模樣!

(ps 若醫療朋友以及各界朋友,有需要文宣品,或是安排課程等,請至協會臉書留言給我們,感謝)

參考閱讀

#   台灣醫起育兒愛閱協會

#  台灣兒童健康不平等報告書

親子共讀減少高壓管教

# 膝蓋上的五星級大學

現職: 羅東博愛醫院兒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