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師推親子共讀,吳淑娟:親子共讀是最好的處方箋(2017.11.08)

推廣閱讀不再是圖書館或是教育體系的工作而已,有一群兒科醫師也默默加入推廣閱讀的行列。羅東博愛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吳淑娟因著自己陪伴孩子長大的經驗,發現親子共讀不是為了知識,而是創造親子互動的機會。她也從十年前開始到全台醫院宣揚理念,找更多兒科醫師加入她的行列。

冬天的太陽起的晚,一大早天還沒亮,不到六點,羅東博愛醫院新生兒暨小兒加護病房主任吳淑娟從宜蘭搭上了往台北的客運,風塵僕僕到台北長庚參與八點的小兒科晨會。但是今天的主題不是醫療,談的是「親子共讀」。

吳淑娟是現任羅東博愛醫院的新生兒暨小兒加護病房主任,除了看診,她也用診間推廣親子共讀。她走遍台大、成大、馬偕、長庚等醫院,運用各院小兒科醫師的晨會時間,尋找夥伴,至今已有10多名醫師響應,以宜花東最多。今年三月,兒科醫學會也邀請她巡迴演講,在北中南三區接觸到超過300位兒科醫師,期待共同透過醫療系統推動親子共讀。

親子共讀講求的是互動

吳淑娟因著陪伴自己孩子長大的經驗發現,「親子共讀」並非傳授知識,也不是增加認知,而是學習照顧孩子的起點,「原來親子互動長這樣呀!」吳淑娟說,親子共讀的目的「重點在親子互動」。她強調,當爸媽拿起書替小孩讀書,不但有身體、眼神的接觸,還有豐富的語言、聲音表情,樣樣都可以活化小孩的大腦發展,更別說是爸媽當下都是以小孩為中心,「放下手機,為小孩讀書」。

吳淑娟引用國外的資料表示,美國在1989年開始將醫療人員納入推廣親子共讀的一員,名為「ROR(Reach Out and Read)」,鼓勵親子共讀。他們透過每次的健兒門診,贈與家長6個月至5歲孩童的適齡童書。希望透過親子共讀,幫助小孩提早得到更多的腦部刺激,減少弱勢家庭可能對兒童未來表現的影響。美國的ROR計畫也成功改善提高孩童入學後的閱讀分數與學習,家庭的閱讀風氣提高,父母也願意參與更多親子活動。

打疫苗也推閱讀

推廣親子共讀,吳淑娟認為兒科醫師責無旁貸。她提到,台灣目前推廣閱讀,靠的多是圖書館或是教育體系,各縣市有「閱讀起步走」的禮物袋,也會透過戶政單位送給新手爸媽。「但是沒有閱讀觀念的家長,不會去領書,或是戶政單位也不會說明共讀、陪伴的方式」,吳淑娟說,兒科醫師有兒童發展的專業知識,對家長也有權威的形象,加上小孩必須定期接種疫苗,都是接觸弱勢家庭最適合的方式,她期待能將親子共讀當作是一種「處方箋」,讓爸媽提早意識到共讀的重要性。…more

 

 

現職: 羅東博愛醫院兒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