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情緒管理高手~~親子共讀的大妙處

對話式共讀可以促進孩童表達性語言區域以及社會情緒區域的發展,孩子詞彙多表達能力好,可以說出自己的需求,身邊大人聽得懂孩子的需求不用亂猜,孩子的情緒會比較穩定,而孩童從穩定的親子互動中成長,其社會情緒化的發展原本也會比較好。這些發現對很多家長而言是個福音,因為孩子情緒調控能力較好時,家長和孩子互動時也會比較輕鬆!

兒童發展包括許多面向,隨著孩子長大,除了了解孩子生理與神經學發展之外,家長們還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以及腦部高功能的認知發展,包括語言、情緒、人際溝通、互動、學習等,才能給予孩子符合年齡的教養方式,這些相關知識對很多家長來說,並不容易,因此坊間有各類教養書或育兒網站提供各種妙方,不少單位團體也開辦家長成長班。在許多教養資訊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議題經常是教養書名或課程的標題,就是–讓孩子情緒不暴走! 因為面對孩子情緒暴走,往往家長也跟著抓狂,所學所知的教養功夫破功,仍是兩敗俱傷!

過往透過行為觀察以及量表評估的研究,親子共讀能促進孩童社會情緒的發展,早已被兒童發展學者們肯定的。因圖畫書的分類中有所謂情緒教育繪本,所以常在網站平台看到家長詢問,家有暴走孩,可以讓孩子看甚麼圖畫書? 似乎家長希望孩子閱讀這些繪本後,能對情緒管理有所領悟,這樣家長就輕鬆許多? 然而,閱讀情緒繪本,真的對情緒管理有效果嗎?

 

孩子情緒爆走,要看哪一本情緒繪本?

「情緒繪本」對孩子的情緒調控有沒有幫助? 目前似乎沒有證實。但是,「親子共讀」本身為什麼可以促進孩童社會情緒發展的機轉,從2017年美國兒科醫師以腦部掃描儀器收集幼童腦部激發的活性,觀察到的結果發現,原來「親子共讀」的互動行為可以刺激孩子腦中負責情緒調控區域的活性喔!

 

這位美國兒科醫師是Dr Hutton,他從2015年來陸續發表幾篇親子共讀與幼童腦部發展的系列研究論文,Dr Hutton以功能性核磁共振掃描正在聽故事的孩子的大腦,收集大腦不同區域被激活的程度並加以分析,這些運用先進腦科學的研究,印證了親子共讀早已為人所知的各種好處,也逐漸揭開親子共讀對促進大腦發展的機轉(參考: 一種最省錢省時省力的腦部開發課程)。

2017年發表的這篇論文,受試者是22個4歲的小女生,都是來自於低收入戶且是新手媽媽的家庭。研究方式分二階段,第一階段是以功能性核磁共振儀來紀錄孩子聽故事時的腦部活性反應,第二階段是等孩子完成核磁共振掃描後,親子被引導到等候室裡休息。等候室桌上有幾本流行雜誌,一本圖畫書,以及一張印有免費Wifi密碼的卡片。家長被告知可以隨意和孩子互動。但若親子進入休息室3分鐘後,家長或孩子都沒有想看那本圖畫書的話,研究人員會進入房間,跟親子說這本圖畫書是要送給孩子帶回去看的,鼓勵親子可以在等候室開始看看這本書,但研究人員僅只口頭鼓勵,不強迫也不指導,且隨即離開休息室,讓親子繼續自由互動。親子在休息室的互動情形會被錄影下來,後續做行為分析評分。

研究團隊搭配母親閱讀品質量表來觀察影片中母親和孩子互動的行為,並加以打分數,分析的行為包括: 用有趣的方式介紹圖畫書以引起孩子的興趣,唸完書中的文字,提取過往經驗,開放式問句,Wh問句(為什麼? 是甚麼?–),提出延伸經驗,回應孩子的話,讀完書後會和孩子討論,讓孩子自己翻頁,隨書中角色變化聲音等等閱讀技巧,也就是所謂對話式共讀技巧。如果在等候室時,媽媽沒有主動和孩子一起看圖畫書的話,這些分數就是零分。孩子們也接受語言發展測驗,和智商測驗。研究團隊再將這些資料和孩子聽故事時的腦部掃描活性一起分析。

親子共讀活化孩童腦部情緒調控的區域

這篇研究的結果有幾點很值得參考,

  1. 在等候室中母親得到的閱讀行為品質分數越高,她的孩子在聽故事時腦部掃描到的活性也較高,顯示好品質的親子共讀對幼兒腦部有促進發展的效能。
  2. 進一步分析發現,幼童在聽故事時被激活的的區域相當多,主要分布在左顳葉。左顳葉裡有掌管語意分析的樞紐,例如分析語言意義和語言中情感情緒,處理複雜語言的區域,管理語言產生的「語言運動區」,以及發音和辨識文法的區域等,亦即此樞紐對整合語言發展相關的神經刺激以及語意記憶扮演重要角色。可知,親子共讀對於表達性語言區域具有非常好的刺激效果,而其活性激發程度與媽媽的閱讀行為品質分數成正相關。
  3. 孩子在聽故事時左顳葉掌管語言分析的樞紐活性高,是很有意義的發現。因此樞紐還連結到大腦許多認知功能的神經傳導路徑,例如前額葉-視覺皮質-腦島(insula),這些區域負責記憶,情緒感覺等功能。此研究中最特別的發現是,腦島(insula),這個目前已知與社會情緒處理及情緒調控有關的區域,在幼兒聽故事時也會被激活,且母親閱讀行為品質分數越高,幼兒腦島被激活的訊號也越強。這發現似乎意味著,好的親子共讀品質可以讓孩子腦部情緒調控區域發展得比較好。

語言能力,是兒童發展重要的評估項目,也是早療評估和需要早期療育的最大宗項目。「語言」的功能是要能與人溝通,所以不只是「講」,也不只是「聽到」,最重要的是能夠聽得懂語句的意義和這些語句中表達的情感後,再用適當的方式去回應和表達,以達到良好的溝通。

過去的研究已知,親子共讀的頻率和孩童詞彙量有正相關,此篇研究又發現,好品質的親子共讀可以促進孩童表達性語言區域以及社會情緒區域的發展,這些區域被促進後的功能是相輔相成的。因為孩子詞彙多表達能力好,比較可以說出自己的需求,身邊大人聽得懂孩子的需求不用亂猜,孩子的情緒相對而言會比較穩定,而孩童從穩定的親子互動中成長,其社會情緒化的發展原本也會比較好。這些發現對很多家長而言是個福音,因為孩子情緒調控能力較好時,家長和孩子互動時也會比較輕鬆!

原來是「對話式共讀」的效應

那麼,何謂好品質的親子共讀呢? 其實並不難,就如這篇研究所使用的「母親閱讀行為觀察量表」裡的項目:用有趣的方式引起孩子的興趣,提取孩子過往經驗,開放式問句,Wh問句(為什麼? 是甚麼?–),提出延伸經驗,回應孩子的話,和孩子討論,讓孩子自己翻頁,隨書中角色變化聲音等,也就是所謂「對話式共讀」(dialogic reading),就是用聊天對話的方式,和孩子共讀完一本書,在過程中鼓勵孩子參與討論,增加孩子口語表達的機會,同時家長適時的回應,除了增加親子間的親情,也能讓孩子得到鼓勵和成就感!

從人類腦部發展來看,閱讀是出生後需要學習才能發展出的技巧,這些技巧需整合腦部許多區域的迴路才能運作順暢,包括語言,視覺心象,以及執行功能(例如集中注意力)等。這些後天的能力當然是在腦部具有最大可塑性時,也就是兒童早期階段,能盡早學習的話效果更好。同樣的,這些與閱讀相關的腦部迴路,也需要個別刺激才能促進最大的功能,特別是語言功能,而親子共讀就是一種很好的刺激方式。

現在,還知道親子共讀可以促進孩童的情緒發展,今晚,就和孩子一起挑一本圖畫書,抱著孩子,一起進行對話式共讀吧!

 

原文:  Shared Reading Quality and Brain Activation during Story Listening in preschool-aged children

 

 

現職: 羅東博愛醫院兒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