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一起來共讀,威力百分百

不管是爸爸唸書媽媽唸書,或者是阿公阿嬤哥哥姊姊等其他家人,當大家各自用不同的方式陪伴家中小小孩看同樣一本書時,自然地提供孩子更多的學習內容還有不同的詞彙,這些都可以促進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認知發展,以及日後的學業成就。一本小書可以引發孩子日常中許多口語刺激,是最便宜的全腦開發課程!

美國「父職」雜誌在2014年曾刊出一篇論文,探討在美國家庭中,媽媽陪讀和爸爸陪讀對兒童發展有沒有不一樣的促進效果。

爸媽一起共讀  效果加倍

學者們觀察到,雖然孩子兩三歲前媽媽陪伴孩子共讀的時間大約比爸爸陪讀的時間多兩倍,但若是爸爸在孩子24至36個月成長期間常常陪伴孩子共讀的話,對孩子在36個月大時的語言能力和認知發展的促進效果,竟然比媽媽陪讀對孩子發展的促進效果還好,且會讓孩子在學齡前對書的概念比較好,可以維持上學後的閱讀習慣。

為何如此呢? 媽媽們不必為此傷心,沮喪於為何媽媽在孩子身上花的時間較多,卻沒有爸爸陪讀的效果好? 這篇論文觀察的家庭是以媽媽原本就有陪讀的家庭,再進一步以爸爸是否有陪讀來分析孩子的發展。所以學者對此研究的結果解釋到,因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原本就常跟孩子講話,不只是在唸故事書才多講話,所以已提供孩子一個基本的能力,這時若再加上爸爸有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那當然是有加分效果。

爸媽提供不同共讀方式  給孩子更多刺激

除了陪伴加成效果之外,學者們還提出一個爸爸加分的可能原因。學者們觀察到和孩子共讀時,美國媽媽們較常用指物唸名和說明物品種類用法等的方式講書裡的圖片給孩子聽,例如一隻鴨子在池塘游泳的圖畫,媽媽可能簡單說: 這是一隻鴨子,會游泳。

而美國爸爸們似乎想像力較多,會提到較多圖畫書內容之外的事情給孩子聽,例如同樣鴨子在池塘的圖畫,爸爸們可能會興奮的跟孩子講到爸爸小時候追鴨子的調皮經驗等,這種方式比較能引發孩子的口語討論並擴展孩子的生活經驗,因此對孩子產生更多的認知刺激。不過學者的結論是,不論誰陪孩子看書,爸爸和媽媽提供不同的陪伴方式都能給孩子更多刺激,這些對孩子的成長都是很重要的

對話式共讀  促進語言能力及認知發展 

學者也提出,對於共讀,基本上「越多就越好」,許多研究論文都指出,當家庭親子共讀的頻率高,不論是誰陪孩子,孩子的語言發展和認知能力通常會較高; 不過也有研究已指出,若只是純粹將書中的文字「唸」完,而不以討論聊天的方式陪伴孩子看一本圖畫書,那麼對語言刺激的效果大打折扣,故現在的學者推薦用「對話式共讀」方式,也就是親子兩人是藉由一本書裡提供的內容,不論是圖像或文字,來討論和交換意見或經驗 ,這種方式目前已知對孩子語言和認知有很好的刺激。

所以,不管是爸爸唸書媽媽唸書,或者是阿公阿嬤哥哥姊姊等其他家人,當大家各自用不同的方式陪伴家中小小孩看同樣一本書時,自然地提供孩子更多的學習內容還有不同的詞彙,這些都可以促進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認知發展,以及日後的學業成就。一本小書可以引發孩子日常中許多口語刺激,是最便宜的全腦開發課程!

原文來源: The effects of fathers’ and mothers’ reading to their children on language outcomes of children participating in Early Head Start in the United States

現職: 羅東博愛醫院兒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