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起共讀心靈疫苗–健康新知

兒科醫療的「心靈疫苗」處方籤 (2019/05/20   希望電台/健康新知頻道)

 許多家長都很清楚打疫苗對孩童有「預防疾病」的好處,是在替孩子的健康打好基礎,所以家長常常主動詢問兒科醫師有關疫苗的知識,即使自費疫苗注射也捨得。但許多家長仍不知道「儘早開始親子共讀」,等同於為孩子未來的多元學習以及優質的家庭教育打好基礎,這就是孩童的「心靈疫苗」。

心靈疫苗」起源: 美國兒科醫師們,1989年起就將「盡早唸故事給孩子聽」當做照顧孩子的「醫囑」衛教給家長知道,將童書當做「處方」給予孩子,這樣的方案稱為「Reach Out and Read, ROR」(展懷閱讀活動)。ROR是在嬰幼兒6個月至5歲,每半年一次共10次的健兒門診,由醫療人員主動給予家長觀念和一本童書,這樣同一個孩童共可以得到10本書,就像預防注射追加劑量一樣,孩童和家長對於閱讀的觀念、好處及方法也一樣被不斷追加而逐漸產生效果,最終希望弱勢家庭孩童能免疫於貧窮的惡性循環。特別是對教育文化資源不足的地區,透過這樣的「醫囑和處方」,讓這些地區的小小孩從小接受足夠的閱讀刺激,亦即在「預防」孩子就學後的學習問題,以及學業低落後帶來的更多問題。ROR其實是一種預防醫學的觀念。

近幾年教育部積極推廣兒童閱讀,民間團體或企業也藉由積極投入圖書館親子講座的經營以推廣親子共讀觀念,也希望營造家庭閱讀觀念和環境。但對弱勢家庭而言,除了上述弱勢家庭較無法有機會利用公共圖書館資源,弱勢家庭的父母親也比較少有機會唸故事書給幼兒聽。美國兒科的經驗早已得知,如果醫師鼓勵這些家長做親子共讀的活動,則家長的動力會比較強。

2007年,吳淑娟醫師開始在健兒門診,參照美國ROR的方式,隨著不同年齡的預防注射,贈送家長和孩子一本適齡的童書,希望藉由一本童書開啟親子互動和很重要的大腦發展。吳醫師將第一年的推廣情況整理成一篇正式的論文刊登在台灣醫誌,證實即便親子共讀不是台灣家長與幼兒常態的互動習慣,但經由醫師的說明,大部分的家長(即便在非都會區)也願意為了孩子的發展,儘早開始親子共讀。之後幾年,吳醫師將親子共讀從兒科門診向下扎根到嬰兒室,也陸續有不同縣市兒科醫師在聽過吳醫師的課程後,開始加入推廣親子共讀的行列。兒科醫療人員自發性的推廣,也影響國健署的婦幼政策,衛福部目前已經將親子共讀納入母嬰親善及產後護理機構的衛教項目,國健署連續4年每年製作親子共讀的宣導影片!

而2019年幾位兒科醫師們為了「讓每個孩子身心發展都能被照顧好」的共同理念下,組成”社團法人台灣醫起育兒愛閱協會”,希望從加強與嬰幼兒家庭最密切的兒科和母嬰醫療人員,了解兒科醫療介入嬰幼兒親子共讀推廣的意義,一同加入推廣行列! 兒童醫療照護人員及母嬰照護人員,原本就有機會從孩子出生後,經常性的接觸這些嬰幼兒的家長(重要的是包括偏鄉地區家庭、新住民家庭以及弱勢家庭),有能力藉由產前教育,普及的嬰兒室親子同室,以及完善的健兒門診,主動提供親子共讀觀念和指引,為每個孩子奠立穩固的家庭互動,讓這些高危險因子的嬰幼兒,得到早期啟蒙的機會。

台灣孩子,甚麼時候才能接種心靈疫苗?

希望社會大眾以及醫師同仁們能有機會更了解兒科醫療介入嬰幼兒親子共讀推廣的意義,也一起來響應。孩子是國家未來的希望,藉由家長和嬰幼兒最常接觸的兒科醫療系統,引領家長及孩子,透過閱讀累積知識的力量,讓家長了解親職教育的重要,讓孩子領悟到閱讀的樂趣和益處,讓家長和孩子為自己打開一條邁向廣闊生命之路。

 

 

 

A pediatric clinic-based approach to early literacy promotion - experience in a well-baby clinic in Taiwan

現職: 羅東博愛醫院兒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