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 幼年時期與健康狀態 II

幼年時期與健康狀態
孩童早期

社會階級的不平等現象,在胎兒時期即已初見端倪,並於孩童早期持續增加。孩童出生的第1年是其神經發展的關鍵時期,為兒童日後的認知能力奠定基礎。充分的證據顯示,如果兒童的早期認知發展落後,他們在日後的教育階段有可能進一步落後。證據也顯示,早期認知能力發展與之後的學業成就、收入和健康具高度相關。幼年時期也是發展應用能力、自律及同理心等非認知技巧的重要階段。這些情緒和社交能力讓孩童建立與維持正面的人際關係,並在學校生活與個人生涯取得成功。

就資源分配而言,已知家庭之間在財富、生活條件、教育程度、支持性的家族及社區網絡、社會資本及教養技巧等方面有所不均,並會影響至下一個世代。大量證據顯示,社經地位與許多兒童發展結果均有關聯。

母親的教育程度和是否經常唸書給三歲的孩童聽有顯著落差。教育程度大專以上的母親唸書給孩童聽的比例是小學教育程度母親的5倍;國中學歷母親的3.4倍,以及高中學歷母親的1.8倍。這可以部分歸因於較高學歷的父母較有能力唸書給孩子聽,也更相信引發孩童對故事和文字世界的興趣,具有其價值。

三歲兒童晚上睡前是否刷牙也因母親教育程度差異有明顯落差。大專學歷的母親在睡前幫孩童刷牙的比例是小學學歷母親的2倍,這有可能反映不同程度的健康識能。

認知技能的取得和在人生歷程的諸多領域取得更好的成果有強烈關聯,包括就業、收入和健康等領域。各種實證研究結果顯示,認知能力是影響個人收入、犯罪傾向、在健康面向、社會和經濟面向取得成就,以及決定能否跨越社會階層的有力因素。

現職: 羅東博愛醫院兒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