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理解你~~ 從親子共讀學[同理心]

有「同理心」的人,展現出的是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EQ)能力相關的特質,人際關係會比較協合,在團隊中也比較受歡迎,相對的,工作也會比較順利。同理心被認為是後天發展的能力,那麼可以如何促進孩子能有這樣包含情緒發展,認知發展,以及人際溝通的同理心能力呢? 研究論文發現,透過親子共讀就能幫孩子打下此重要的發展基礎!

隨著社會多元化,良好的「情緒管理,溝通能力,尊重他人,善解人意」也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的能力之一,換言之,就是有「同理心」。何謂同理心? 簡單來說就是穿上他人的鞋子,站在對方的角度去體會對方的感受,亦即和別人相處溝通時,能設身處地去思考對方的想法和感受為何。

同理心不等同於同情心

同理心並不等同於同情心,同情心是看到別人的困難或悲慘情境,產生個人的感受所發出來的憐憫情緒,例如看到小孩摔倒哭泣,大部分人會有”好痛”的情緒想要去安慰他,或看到天災人禍,大部分人會說「好可憐」,有能力者還會想捐錢捐物資幫忙。一般而言,「同情心」被認為與生俱來的情緒能力,還有學者認為新生兒即發展出同情心。

但同理心的發展牽涉到更高功能的能力,需要有一定的情緒發展程度,可以辨識對方的表情,以及情緒的反應;要有一定的認知能力以判斷對方為何有此情緒,還能理解對方的情緒反應;同時生活經驗也要足夠,才能想像人際相處間會產生的情境,可以說是「同情心+認知發展+想像力」的組合。

 

「有同情心」是很好的特質,但一般生活情境中,有「同理心」可能對個人是更加分的特質,因「同理心」展現出的是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EQ)能力相關的特質,如此在和別人溝通或團隊討論時,較能讓對方有被理解和被尊重的感覺,也較能提出合乎對方需求或雙方共同利益的解決方案,因此人際關係會比較協合,在團隊中也比較受歡迎,相對的,工作也會比較順利。

同理心被認為是後天發展的能力,那麼可以如何促進孩子能有這樣包含情緒發展,認知發展,以及人際溝通的同理心能力呢? 以色列一篇研究論文發現,透過親子共讀就能幫孩子打下此重要的發展基礎!

從親子共讀中發展同理心

以色列學者邀集到78對親子來進行親子共讀與同理心發展的研究。孩子平均四歲半,家中至少有另一個手足。研究進行的方式是透過觀察親子共讀過程,以及同理心評估量表來評估兩者的相關性。孩子同理心發展是以故事情境來讓孩子思考,當主角面臨不同情況時的心理狀態,感覺,以及做決定時的考量等等,看孩子對故事主角面臨悲傷,快樂,討厭,害怕和生氣這五種常見情緒的同理程度如何,依此來評估孩子的同理心發展。

 

研究者請孩子聽兩個故事,分別是:小明邀請小朋友們來家裡玩,小朋友們答應了;另一個故事是,小明和哥哥都喜歡家裡的寵物鼠,但是這隻寵物鼠生病了且快死掉了。研究者會詢問孩子1.故事主角遇到這個情況會有甚麼感覺? 2. 孩子自己聽完故事後的感覺, 3. 為什麼孩子會有這種感覺。

 

結果發現好的親子共讀品質可以促進孩子同理心的發展。好的親子共讀品質包括共讀的頻率,共讀時家長是否有對故事主角情緒反應引導孩子討論,有無連結到孩子生活經驗,孩子使用情緒詞彙的多寡,其實就是學者們建議的「互動式共讀」。這份研究有另一個發現,原來兒童同理心的發展和家庭共讀之外的認知活動多寡,以及共讀時孩子的專注力沒有相關。

豐富多元化的課程很多,但,陪伴呢?

在少子化時代,許多家長了解陪伴孩子的重要,但雙薪家庭變多,不少孩子幾個月大就送到托嬰中心,接著上幼兒園,實際上親子相處時間變少。而家長普遍重視孩子的教育和學習,不少孩子課後可能還要上不同的才藝班,假日要被帶去參加許多親子活動等等,孩子的生活被弄得很忙碌,看似多元化學習,然而許多課程和親子活動強調的仍是知識學習,手眼協調腦部開發,或創意想象等等,主要是「個人」智能和認知發展,較少觸及兒童情緒發展,更遑論有機會讓孩子去思考「別人的感受」;而現代教育又強調適性楊才,尋求自我,勇於表現等,基本上仍是鼓勵「個人」感受。其實,現代忙碌緊張的社會裡,連很多大人也不見得有「同理心」了,孩子如何向大人學習同理心?

 

然而,陪伴孩子一起閱讀「情緒繪本」或是「生活經驗繪本」時,用「互動式共讀」方式,家長能提供較多的口語說明,如此孩子聽到的詞彙量多,可以促進孩子語言能力,同時繪本故事裡的文字往往能提供較多情緒相關詞彙,能讓孩子學習如何說出自己的情緒。而透過和孩子討論故事主角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孩子能夠有機會練習觀察在某種情境中別人會有甚麼樣的情緒反應,自己會有甚麼樣的感覺,也許和故事主角一樣也許不一樣,進而學習理解別人有此情緒反應或行為反應的原因,這就是同理心的培養了。

 

親子共讀原本就是多面向的親子互動,好處多多,現在學者還告訴我們,這種最省力省時又省錢的親子互動,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同理心」,那麼,請開始陪伴孩子愉快的共讀吧!

文章來源:

Parent-Child Shared Book Reading and Children’s Language, Literacy, and Empathy Development

現職: 羅東博愛醫院兒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