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 – 教育與風險因子

交通與健康不平等

汽車使用隨著所得水準提昇而增加。沒有收入或收入微薄的民眾比收入較高者傾向以步行或腳踏車作為他們的交通方式(圖表2.27)。收入在中間範圍(新台幣一萬到五萬之間)的民眾,則是以摩托車為最常見的交通工具。如此一來,生活較優渥的民眾比較不優渥的民眾,留下更多碳足跡。

交通對健康不平等的影響,最明顯的就是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在臺灣,孩童最主要的可避免死因是事故傷害,當中道路交通事故是一歲以上孩童最常見死因(34) 。圖13顯示按鄉鎮社經狀況五分位數分的道路死亡率,車上乘客和行人及腳踏車騎士死亡率,在不同分位數間都有顯著落差。

 風險因子不平等

在2009年,12歲以下孩童的母親具高中以上學歷者,比母親學歷較低的孩童不易產生肥胖或過重現象(25%比31%)。在這兩個學歷組別中,處於最弱勢分位組的孩童也比最優勢組的孩童更容易肥胖或過重。按父親學歷區分的整體過重或肥胖比例差距不若以母親學歷區分來的明顯(28% 比上 26%)。母親的學歷在最優勢和最弱勢組別中,對兒童過重或肥胖的影響也大於父親學歷,介於中間的分位組則同樣沒有明顯趨勢。

現職: 羅東博愛醫院兒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