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大哉問~讓孩子變聰明的關鍵

當孩子八個月大就站起來走路、一歲不到就能辨識一百組字卡、三歲就能將唐詩三百首倒背如流…,聽來多麼讓人驕傲,是吧?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上』,家長無不卯足了勁要讓孩子『早點開始學習』。但是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偷跑不會贏』,過早的能力發展,卻未必是件好事。

生理上的生長發育以及心智認知上的成熟,有一定的先後順序。如果一昧的讓孩子提前學習,佔用了練習基本能力與休息的時間,基礎的發展不足,就算孩子真的能表演得出一兩樣驚人的技藝,未來在整體功能發展上,很容易就會碰上整合協調能力不足的窘境。這時候再回頭去從基礎能力重新做起,往往要花上十倍,甚至是數十倍的精神與力氣,還不見得能夠彌補這樣的落差。

從生理上來看,0~6歲的孩子,最重要的發展目標不應該是著重於認知量的多寡,而應該先把身體的能力建構起來。爸爸媽媽只要能掌握三個發展方向來幫孩子設計遊戲,孩子的動作發展自然不會輸給別人。

①從頭到腳②從中心到邊端③從粗動作到精細動作

關於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家長總是忍不住要製造機會讓孩子加快腳步,有計畫的提早幫孩子安排語文、演算、邏輯、藝術表現…等等課程。孩子學得越精細,在同儕的比較中,就越顯突出。但事實上,這樣從小『博學強記』,長大能不能在生活中應用出來,仍是個未知數。常常我們還可以看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因為過早的填鴨,讓孩子對學習心生畏懼,更加排拒學習。其實,外文要先從『敢說』練起,再來練文法句構;演算需要專注,所以要先從專注力與興趣練起,再來數數練運算;繪畫要從『喜歡看』學起,還要練習『喜歡玩』,這樣才能培養把快樂轉換成畫面的動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聰明的孩子要有五到:

更多good idea,請參考文章來源:臺安醫訊第134期
作者:臺安醫院敦南心智發展中心副技術長 許翠端

現職: 羅東博愛醫院兒科主治醫師